文章出处:商标专利高新认定代办机构发布时间:2019-09-07 16:21
“我都这么大岁数了,也【不图】别的,只想让更多打球的人用上【好球拍】,我不要他们钱。”正在切割“梅花桩”球拍木质圆柱的曹立熹说道。
今年【82岁】的曹立熹住在文庙街,是远近闻名的【乒乓爷爷】。1953年16岁的他做出人生的【第一副】球拍,至今【从未】间断。做了【64年】工匠的他修补了1000多副乒乓球拍,获得【两项】国家专利。一直延续着【纯手工】制作球拍,并把自己的图纸与制作过程与【球友们】分享。
从选料【到】切割底板,再到【打孔、贴合、制作】一支乒乓球拍,【82岁】的曹立熹全靠手工,再用简单机械进行【压力】辅助。一支乒乓球拍要进行上百道工序,耗时数天才能制作成曹立熹【满意】的球拍。同时自制的【蹦床式竹纤维底板、梅花桩底板】,更是获得【两项】国家专利。平日里很多乒乓球【爱好者】,都把球拍送给他【维修】。在维修过程中有心的曹大爷记录每个球拍的【重量、海绵层数】与技术特点,绘制出自己的乒乓球拍【大数据】,制作出《百人百拍集锦》【免费】借人阅读学习。
现在在街道社区的支持下,乒乓爷爷也拥有了自己的乒乓【研创工作室】,并且收到了自己满意的【徒弟】。“工匠精神就是用最简单的工具,通过双手来做出比造价高昂的机器【还要好】的作品。”他的心愿是以后的中国球员都能用上本土的球拍。——更多资讯请看小马专利交易网!
24h Hotline
13691856200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