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处:商标专利高新认定代办机构发布时间:2019-09-07 16:27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发展,除了知识产权部门在主动培育和挖掘高价值专利申请,国内部分高校在探索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打通专利转化通道、激发师生创新热情方面也取得明显成效。
“现在市场不缺钱,很多企业家都在寻找投资机会,却苦于没有好项目,而我们高校积累了大量亟待产业化的技术。”中南大学副校长周科朝说,“最近几年,中南大学重点围绕学校的优势学科,比如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挖掘高价值专利申请,进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尝到了甜头。”
“中南大学为便于科研人员安心从事科研,成立了专门的技术转移中心,将一系列专利申请申报审批程序交由技术转移中心工作人员代为办理,技术转移中心通过对外招标,每年优选10家服务水平好、能力过硬的专利代理机构为科研人员撰写高质量的专利申请,为高质量的专利转移转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周科朝说。
“每成功转化一项创新成果,我们都会进行公示,转化费用一目了然。学校按照国家规定,以知识产权作价出资获得企业股权或资金时,由权利人及其团队拥有70%,因此巨大的经济回报会对科研人员产生较大触动,能从根本上调动科研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积极性。”中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李昌友告诉记者。
周科朝表示,高校的有效发明专利申请,就像是一座还未大规模开采的金矿。只要充分挖掘,很多申请专利都具有高价值。以中南大学为例,截至2016年年底,学校一共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申请1921件。目前,中南大学依托学校高价值专利创办的企业已超过150家,仅2017年上半年,学校已实现技术转让45项,最近几年学校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获得的进校横向科研经费已达16.18亿元。
西南交通大学则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制度,学校与职务发明人按照30%和70%的比例共享专利权。四川省知识产权局局长谢商华说:“相较于学校拥有职务科技成果的全部专利权、科研团队仅享有专利转化收益的制度,西南交大这种让职务发明人拥有科研成果"所有权"的做法,更有效地激发了科研人员推动成果转化的动力和热情。这种新办法施行1年多以来,已有超过150项职务发明专利申请完成了分割确权,8家高科技创业公司成立。”
24h Hotline
13691856200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